伊莉莎与玛瑟拉

爱情片西班牙2019

主演:纳塔利娅·德·莫利纳,格蕾塔·费尔南德斯,莎拉·卡萨斯诺瓦斯,塔马·诺瓦斯,路易斯·奥马,曼诺罗·索洛,玛丽亚·皮雅尔特,弗兰塞斯克·奥雷利亚,曼努埃尔·卢伦佐,豪尔赫·苏克特,安帕罗·莫雷诺,雷蒙·德·伊斯班纳

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

 剧照

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2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3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4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5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6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3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4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5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6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7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8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9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25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1898年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座名叫拉科鲁尼亚的城市之中。马赛拉(格蕾塔·费尔南德斯 Greta Fernández 饰)是修道院里新转来的学生,在这里,她认识了名为伊莉莎(娜特莉·德·莫利纳 Natalia de Molina 饰)的女孩。两个女孩之间很快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这种友谊渐渐转化成为了懵懂的爱情。  这段背德的感情在当时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为了拆散两人,马赛拉的父亲将女儿送进了另一所位于马德里的学校。一晃眼三年过去,此时的伊莉莎在一座小村庄里当老师,而马赛拉义无反顾的去那里找她,这对有情人终于再度走到了一起。可是,最终,她们的爱情还是抵不过世俗的非议,伊莉莎选择了离开,而马赛拉则和一个男人结婚了。

 长篇影评

 1 ) 无与伦比的美丽

看完我整个人震惊了!

这样的故事是发生在1898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几个字眼都已经够震惊了。虽然说人都是随波逐流的平庸之人,情感都是自然而然无法压抑,事情阻碍也是在当时按一定的规律发生着,人自然要承担当时无法被承认的情感的后果,但是主人翁的选择真的需要勇敢,勇敢真的是一种很高贵的品质。

随着事情发展发酵,玛瑟尔从开始推开不知道是否是亲生父亲的手,到玛瑟尔说:“我的正常生活就是和你一起。”再到后面伊莉莎说:“你可以留下来和我们的女儿一起,我等你!”玛瑟尔说:“你还不明白吗?我是留下我们的女儿。”玛瑟尔都是如此的坚定。

坚定的让人震惊,让人质疑,这样的感情真的会存在吗?

有人说考验真挚的感情,看在有多个选项,会选择哪个!玛瑟尔有选择,她可以在开始时选择留在读书的地方不再见伊莉莎,后面她可以选择安娜的精子提供者,她可以选择留下来陪伴安娜长大。

这些选择都是看起来对自己最有利益,让生活更好的选择。可是她都没选!从见到伊莉莎第一眼时,她就选择了不带雨伞,淋雨上学!

天啊,我真的为这样的感情折服,妒忌羡慕。

看到很多评语都说,一般,矫揉造作的拍摄手法,黑白,叙事散漫。我是无法理解的,这样的故事能表达出来已经很了不起啦!虽然说,精良的拍摄手法,浪漫的色彩,涤荡起伏的剧情是可以为电影加分,但是在这样的一段真挚的感情,已经无与伦比,无需再多的技巧。

 2 ) Love is Love

好难啊,真的好难啊。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即使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现在也只有25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合法,72个国家同性恋将被惩处,14个国家同性恋会被判14年以上有期徒刑,13个国家同性恋会被判死刑,OMG!

在19世纪,一个不信上帝、不想和男人结婚的修道院学姐和一个从小是孤儿没有家庭关爱的学妹,因为一场雨而结缘了。为了逃避打击流言、为了能够一起结婚,她被迫穿男装,她被迫怀孕,假装一对“正常夫妻”,却也逃不脱世俗毒眼,被拆穿之后,她们被迫从西班牙逃到葡萄牙、阿根廷,还好在葡萄牙遇到一群善良的人。受辱、坐牢、逃难、弃子...她女儿问她值得吗?伊莉莎和玛瑟拉的爱情真的是羡慕不来的,她们那么忠贞、勇敢。这样的爱情不是值不值得,放到现在,就算异性恋也真的没几个人能做得到她们这样,她们是先锋者,是伟大的。

电影非常诗意、唯美。特别喜欢她们互念给对方信件那场戏,简直满满的爱意都要从信里溢出来了。“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和墨水将你我拉进。”“我想亲吻你的痣。”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我好爱你伊莉莎。”…太虐狗了。导演采用黑白影像、圆景收尾,森林、海洋、马儿、蜗牛 、章鱼、海草、牛奶、床戏…真是情欲满满 “如果我现在死去,跟你在海里的那一刻,会是我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刻。”“将来有一天我会买匹马给你。”吻脸,这些情话简直太会了 。“我身上长了很多痣”“有一天我可以看看吗?” 微笑摇头,马上点头。互生欢喜的情绪传递得非常到位。

总之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看到她们很难、很难过,但依然还是很受打动,为这样坚贞的爱情。看到结尾,很多同性婚姻的画面以及那句“直到现在伊莉莎和玛瑟拉的婚姻仍未被撤销”,真好。 Love is Love.

 3 ) 永恆之愛—艾莉莎與瑪榭拉

故事從一位女孩兒的獨白開始,她帶著對自己身世的疑問踏上旅程,尋找養父母口中的「那些女人們」。

她們是誰?

艾莉莎與瑪榭拉。

尋找「那些女人們」的路程很長,下了火車還要走很遠的路。穿過一片片水田,盡頭是一間普通的平房。破舊、平庸的房子,走出來一位老婦,拿著酒瓶,微醺的眼睛,搖晃的步伐。

她們四目相對,老人認出了她,丟掉了手中的瓶子。

她們有著相似的眉眼與面容。

「我想知道所有的事情。」

「要知道所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愛的開始——「我喜歡你的痣」

和修女生活在一次,從小在修道院長大,艾莉莎卻不相信上帝,可以判斷她對自己的性取向早已熟知,若信仰會令她這樣的人下地獄,爲何不活在現世呢?所以她相信一切活的東西,它們存在且合理。馬、鴿子、蝸牛......她善良、熱情、樂於助人,同時生活平庸而無味,她一定想要愛和被愛,希望尋找靈魂伴侶。

瑪榭拉出現了。

一個不愛笑的女孩兒,將所有的笑容都給了艾莉莎。

糟糕的生長環境,未知卻被安排的人生,經歷被捨棄、又被領回家庭,承受病態的父母之愛。瑪榭拉因爲生病錯過開學,第一日上課就遲到,還把自己淋得一身濕。是艾莉莎幫助了她,幫她擦身、帶路、解決遲到曠課的麻煩。或許瑪榭拉撒謊了,前幾天沒來上學可能并非因爲生病,而是因爲家庭。但在自己孤立無助時,她感受到誠摯的、被關心的滋味。

愛情的感覺在初見時便發生了。

從瑪榭拉脫掉被雨淋濕的衣服時,艾莉莎不斷敲擊書本的手、和無處安放的眼神,還有她對一個陌生女孩毫無保留的相信與幫助,甚至如故人一般和她開玩笑。還有那份第一日分別時便存在的依依不捨。

睡前,瑪榭拉一遍一遍的練習第二天見到艾莉莎的問候,一遍遍地念著艾莉莎的名字。第二天仍舊下雨,她不打傘,不是忘了,而是能有更長的時間和艾莉莎相處。細節刻畫是艾莉莎在幫擦瑪榭拉擦身的時候,她充滿情欲的撫摸和瑪榭拉的鷄皮疙瘩。

我確定我愛你

艾莉莎帶瑪榭拉參觀了自己的房間,在這次聊天中,她們談及對婚姻和男人的看法。艾莉莎表明自己不願嫁給男人,卻換取不到瑪榭拉對這些問題的肯定的回答。艾莉莎問瑪榭拉,有什麽事情是你能確定的嗎?這句話很有意思,在遇見艾麗莎之前,對生活、婚姻,她不在乎,沒什麽好確定。而後來她確定了一件事,就是她愛艾莉莎,願意和她永遠在一起。而「確定」也見證了瑪榭拉的變化,貫穿整部電影。

海邊漫步

最美的一段,亦預示二人永恆的愛和承諾。水邊的散步,她們異口同聲地說夢見彼此,艾莉莎分享她一輩子向往的生活。她幻想自己騎著馬,越過大海,到岸邊,到阿根廷。雖然她覺得那只是荒誕的構想。而聽過之後的瑪榭卻拉著怕水的她下水,她們手牽著手,在水中嬉戲,鏡頭隨著二人的動作搖擺,她們笑著、鬧著,快樂仿佛夢境一般不真實。

當晚,艾莉莎說,如果我現在死去,跟你在海里的那一刻,會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時刻。

瑪榭拉親吻了她,耳語道,將來有一天,我會爲你買一匹馬。

艾莉莎與瑪榭拉就這樣相愛了,並將不真實的夢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三年的分離將愛情醖釀的更濃烈而綿長。她們互通書信,字裏行間都是對彼此的眷戀和愛。而她們的文字是如此真摯、大膽、細膩而又迷人,我愛極了瑪榭拉寫給艾莉莎的回信:

親愛的艾莉莎,我剛讀了你的信,咀嚼著你的話語,就像觸碰到了你的肌膚。有時,我會想象你寫信時自己就站在你身邊。當你寫信給我時,我看著你,你的每一個動作,寫給我的每一個字,我認真地注視著你的手,你的痣,你的每一個停頓,你的慌張,還有我自己。我想象我們所有的信編織成一張毯子,我們赤裸著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們寫給對方的一字一句,保護著我們,使我們不再寒冷。忘記人們的閑言碎語,忘記距離。每次收到你的來信,在打開前我都會將之擁入懷中,如我擁著你一般。你的文字撫慰我的心,消除我心中因見不到你而產生的恐懼,以及有一天你不再寫信給我的憂慮。你字裏行間的愛意絲絲滲入我的肌膚,我覺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話語。我好愛你,艾莉莎。

「在一起,永遠。」

爲了這個承諾,她們經歷了痛苦、掙扎、犧牲。

年輕的時光,在享受彼此最真摯的愛和美好熱切的性的同時,她們一直活在閑言碎語和作爲異類的傷害中。改變距離,住在一起,代價不僅是來自言語上的攻擊,還有身體上的。艾莉莎被石頭砸得頭破血流,瑪榭拉只能躲在房中,心疼卻又無力。

爲了永遠在一起,她們下定決心,艾莉莎將要以死去表弟的身份重新生活,以男性的身份迎娶瑪榭拉,瑪榭拉亦在艾莉莎改頭換面時,懷上他人的孩子,以掩耳目。

臨行前的對話是如此堅定。

「你知道我們該怎麽做,對吧?」

「知道」

「你確定嗎?」

「確定」

「你愛我嗎?」

「全心全意」

瑪榭拉給出了所有肯定的答案。

而艾莉莎臨行前的夜晚,再次詢問。這不是她不夠堅定,而是她的愛是為對方考慮,愛瑪榭拉,選擇權交給她,想她真正幸福,怕日後會受更多的苦。

「瑪榭拉,換一種方式生活,其實還不算太晚。一種...正常的生活」

「別説話。我的正常生活就是和你在一起。沒人能給我你所給予的一切。沒有人。永不可能。」

瑪榭拉是倔强的人,她對承諾的堅持如此可貴,愛才能升華爲永恆。

於是她們結婚了,在上帝的見證下,許下承諾,留著眼淚,親吻彼此。但這樣的做法還是沒帶來安穩的生活,社會想要的不是艾莉莎的男性身份,而是要女同性戀下地獄。她們遭到驅逐,逃亡,被關進葡萄牙的監獄,孩子在監獄中出世。

在獄中,她們仍沒有放棄彼此,并且為彼此做犧牲。知道她們的罪行后,艾莉莎强調瑪榭拉是無辜的,甚至撒下一個又一個謊。

而困難只將瑪榭拉的堅持淬煉得更堅定。

面臨可能會更加糟糕的未知,瑪榭拉卻說「至少我們在一起了」。當艾莉莎因自己承諾沒有保護好她而請求原諒時,瑪榭拉卻阻止她不必爲此道歉。

在她們二人的關係中,相互理解,毫無埋怨、爲對方考慮,是因愛一直存在,亦達到一種平衡,使之永續。

即使在監獄中,艾莉莎還是會送給瑪榭拉一朵小花。

對在一起的渴望,與葡萄牙社會對她們的寬容,她們最終可以離開。

瑪榭拉說,「這個監獄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監獄外。」

面對社會的不容忍,她們曾經做出了各種妥協,女扮男裝、結婚、懷孕。這世界已經容不下兩個怪胎了,又怎麽會放過怪胎的孩子?而爲了在一起,她們離開了孩子。佯裝毫無眷戀的與典獄長夫婦道別,卻在開車後放聲痛哭,是瑪榭拉對孩子的懺悔,亦是她爲愛做出的犧牲。

永恆之愛

「這一切值得嗎?婚姻、鬧劇、坐牢?抛棄我?值得嗎?」多年後,女兒這樣問道。

瑪榭拉摸了摸她的臉頰,笑著起身,走向遠處,迎接艾莉莎的歸來。

兩人年邁之後相遇的場景電影中鏡頭和濾鏡的磨砂處理,可以確定不是當時發生。女兒在問完瑪榭拉后并沒有因聽見馬蹄聲而向遠處看,而是目光追隨著瑪榭拉,她起身、向前走。

而從片頭房間物品的擺設,門口只有一張老人坐的長椅,以及另一個椅子上飄著白色的綢緞,或許是艾莉莎的遺物。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只有一人生活的蹤跡。

此時的艾莉莎應該已經離世了,但她永恆活在瑪榭拉的心中。而瑪榭拉迎接愛人歸來的場景,亦應是陷入了回憶。

「值得。」

瑪榭拉用行動做出了肯定的解答。

當完成了對心愛的人的承諾,看見她騎著馬奔馳,因她快樂所以自己内心無限的滿足。漫長而艱難的一生因愛而值得。

瑪榭拉笑著起身向前走,仿佛在説。

「我們之間永恆的愛,可支撐我在孤身一身的時度過餘生。」

而不論這途中有多曲折,她們最終實現了這個承諾。死亡亦不能將她們分開。因爲對彼此毫無保留、無畏犧牲的愛,她們最終達到了永恆。

我的粗淺評價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艾莉莎與瑪榭拉的同性之愛,成爲導演創作的原型。永恆之愛是我理解全片的主題,這種愛是普世的,不論在異性與同性之間都彌足珍貴,而同性的背景亦令愛本身更加偉大。全片的構成是完整的,亦有驚喜之處。好像書本、痣、章魚......這些意象都是愛與情欲的化身,處理得亦很美。

黑白調色令畫面嚴肅又有時代感,人物的表情更加立體。同時我也因沒有看到彩色的兩位演員及美麗的景色而感到遺憾。

瑪榭拉勾走了我的心。一個面容透露著倔强的演員,一顰一笑都是那麽迷人,她眼神和對白中對愛的傳遞是如此到位。瑪榭拉在她的演繹下,成為堅定、勇敢、果斷、美麗的女性,完成了對追逐永恆之愛的詮釋。

相較而言艾莉莎差强人意,在對戲中、反應中不能達到瑪榭拉的濃度,稍顯遜色,在兩人讀信對白中尤爲明顯。但她卻演出了溫柔的愛。若説瑪榭拉對永恆的愛的完成是堅持,艾莉莎便是願意爲了愛的人放棄,她的愛是溫柔的,妥協的。

構圖、配樂亦可圈可點,符合故事推進。

因爲這部電影,愛上了扮演瑪榭拉的演員,期待看到她的更多作品。還要感謝導演對LGBTQ群體的關注與呈現,帶來如此故事完整的影片。我從不相信永恆的愛,而不論是《隱秘的愛》還是《艾莉莎與瑪榭拉》,都試圖告訴我,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

 4 ) 信

亲爱的玛瑟拉,

我已经四周三天又九个小时没有感受到你的气息了。

在我梦里感觉你与我如此靠近,仿佛你是触手可及的。

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

孩子们、我阿姨和修女们、太阳、雨水与大海、海砂...

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和墨水将你我拉进。

我常梦到你玛瑟拉,即使醒着也是。我描绘你的样子,无论我望向何方总能看见你。

我好想你。好想。

我想亲吻你的痣。

——永远诚挚的伊莉莎

—————————————————————————————————————————————

亲爱的伊莉莎,

我刚读了你的信,咀嚼着你的话语就像触碰到了你的肌肤。

有时我会想象你写信时我就站在你身边。

当你写信给我时,我看着你,我看着你每一个动作,你写给我的每一个字,我认真地注视着你的手,你的痣,注视着你每个停顿,你的慌张,还有我自己。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

每次收到你的来信,在打开前我会将之拥入怀中,如我拥抱你一般。你的字抚慰我的心,消除我心中因见不到你所产生的恐惧,以及有一天你不再写信给我的忧虑。

你字里行间的爱意丝丝渗入了我的肌肤,我觉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话语。

我好爱你伊莉莎。

 5 ) 爱就是坚定选择,双向奔赴

这部剧的魔力,大概就是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爱,重新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我爱你,所以我不停地练习呼唤你的名字,希望以最温柔的方式呼唤我爱的人;

我爱你,所以我故意不打伞,想让你帮我梳理头发;

我爱你,所以我要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的与你在一起;

我爱你,所以我不在乎一切流言蜚语;

我爱你,所以我要送你一匹马;

我爱你,所以我与你一起时,从未感到厌倦;

我爱你,所以你在我心中是特殊的存在,不管你走在哪里,都是我的目光聚焦之处;

我爱你,哪怕不能拥有你,只是远远的望着你,我就心满意足;

我爱你,所以你的名字对我来说,是最美好的存在;

我爱你,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场梦里,都是你;

我爱你,所以你是这世上最可爱,也是我最想守护的人;

我爱你,所以被你拉过的小手,像被电过了一样,我甚至几天都不愿意洗;

我爱你,我只想把最好的都给你,不求任何回报;

我爱你,哪怕只看一眼,那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

我爱你,所以我感受到了心动的力量;

 6 ) 一段早已从性欲史消失的故事

这两天观赏《书店》(The Bookshop, 2018)导演伊莎贝尔·柯塞特(Isabel Coixet)的新作《艾莉莎与玛榭拉》(Elisa y Marcela, 2019)同时,正好在网路上读到了日前发生在伦敦巴士上的同志情侣遭暴力殴打事件。血淋淋的照片虽令我震惊,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英国早在1967年将同志除罪化,甚至2013年更通过同志婚姻的合法。逾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仍存在着不平等与歧见;尽管可能只是单一个案,却令人不胜唏嘘。

而伊莎贝尔·寇榭特编剧、执导的新片《艾莉莎与玛榭拉》,故事背景发生于20世纪初的1901年;艾莉莎与玛榭拉是西班牙国内第一对结婚的同志情侣,尽管当时同婚仍属于违法行为,两人必须被审判并监禁长达10至20年。(西班牙于2005年才承认同性婚姻合法) 伊莎贝尔·柯塞特将“艾莉莎与玛榭拉”的真实遭遇以“黑白片”的形式搬上银幕;整部电影围绕着两人生活的日常,大海、马匹、荒原、教堂、学堂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饶富诗意、细腻的黑白影像底下,仍回避不了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歧视。

这部电影的理想主义在于重述了一段早已从性欲史消失的故事。导演伊莎贝尔·柯塞特特别关爱悲剧性与极具灵魂思考的题材;她在上一部《书店》关注的是消失的书店。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里,她用细腻、诗意的镜头重现了“艾莉莎与玛榭拉”那段受禁忌、尘封的往事。以今时的角度来观赏《艾莉莎与玛榭拉》或许并不特别,但在那个禁忌,特别是民风保守,粗蛮与劳动的时代,“艾莉莎与玛榭拉”的美丽故事,则变成一种挑衅;而悲伤亦是猝不及防的。

《艾莉莎与玛榭拉》是第69届柏林影展唯二获得提名的LGBT电影;无论在摄影、音乐、布景道具与剪辑各方面来看,都有伊莎贝尔·柯塞特独特的美学(还包括了书)与观点。它提供了另一种男人缺席的观点;以及作为女性在大时代屏幕下必须背负的尖锐社会批判。观者在《艾莉莎与玛榭拉》自然流露的镜头底下,所见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然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的内心里,是身体与心灵的冲突。尽管如此,艾莉莎与玛榭拉都不曾有过自我怀疑。反倒是社会的认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的故事背后,又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

 短评

这可能我迄今为止最喜欢的一部女同电影,大多数的 LGBT 电影都想表明一种立场,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它讲了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20世纪初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电影做成了黑白的画质,似乎也是想要还原年代感。多舛的剧情和屏住呼吸的情欲戏,章鱼、海带和牛奶,让我想起了那句「在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里,性如果不是第一步,就会是第二步。」剧情简介里的「西班牙第一场女同性恋婚礼」让我误以为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其实不是的,她们为了这场婚礼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谎言、欺辱、背井离乡、入狱、弃子。最后,玛瑟拉当年忍痛交给典狱长抚养的女儿来找到了妈妈,女儿不解的问玛瑟拉:「值得吗?」爱是山林、大海和蜗牛,爱是我会送一匹马给你。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5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黑白片,整个电影的镜头呈现充满诗意,两个女人、海水、马、荒原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有种特别的美感,配乐和画面也相得益彰。叙事稍微有点平淡甚至拖沓。电影最后的那首葡语歌配上一堆les的结婚照,泪点来得让人猝不及防。#柏林电影节2019#

9分钟前
  • Sera
  • 推荐

小心思挺好。很喜欢看Greta Gerwig和莫文蔚的床戏。

11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受辱、坐牢、逃难、抛家、弃子……传统、自由、安稳、“正常”统统不及她,值得吗?这个问题在问出口时就已经有答案了。如果这都不算爱。

16分钟前
  • Sisi
  • 推荐

作为电影上可能有欠的地方、但作为一种纪实看当时社会现象还是很难过的。犯了什么罪?只是想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而已。 更难过的这不是以前的故事、现在也在随处上演啊

21分钟前
  • Kyo
  • 推荐

是近期最打动我的一部电影了。女孩子是柔软的,亲吻,抚摸,拥抱,甚至是我望向你的目光,都如此温柔。love,love。希望有一天,不论我在全世界的哪个国家,哪块土地,都可以爱想爱的人。

23分钟前
  • пыли
  • 力荐

两个妹子颜值都超高,画面比叙事更有吸引力。在西班牙已实现婚姻平权的今天,看这样的电影让人有惊回首已百年身的感慨。“我的正常生活就是和你在一起”,可惜电影没有拍出这种深刻感情,而且前后两段割裂了。喜欢最后的婚礼墙...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elisa真好看TT,章鱼和海带(以为是黑色胶带)play太骚了,我觉得感情戏跑得很好啊而且床戏也满分,太有情调了,第一场真的张力非常强

30分钟前
  • Reckless净先生
  • 力荐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34分钟前
  • 明矾
  • 力荐

“将来有一天我会买匹马给你。”当她女儿来找她问的那句值得吗,当她走向牵着马的她,这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值得!

35分钟前
  • 蓝色温暖的冷色
  • 力荐

一切都美的像一场梦,黑白的镜象,纯粹的爱恋。人生再甘美,没有你也不会有意义……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懦弱的我们不配拥有。

38分钟前
  • 有志
  • 力荐

那一寸肌肤的碰触,那一丝发缕的纠葛,那一抹唇齿的亲咬,那一阵含蓄的呻吟,两束娇艳欲滴花朵的缱绻与陪伴,从含苞,绽放到枯萎,她们,爱过~

4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从萌生爱意到感情爆发,一步步的十分细腻。再到从各个方面冲出束缚。办法是真的想到了。利用一个孩子本想结束社会的偏见,结果却还是没有,更多了一名孤儿(还好是被典狱官一家收养),开场和结局都是以女儿找妈妈剧情(开头并没有意识到是女儿找妈妈剧情),也算是一种女儿和母亲的和解,也是对值得么的无声的解答。看完了片尾那么多的照片,听完了那么舒缓的片尾曲。羡慕这神仙般的爱情。

48分钟前
  • 丛林之王大Tina
  • 力荐

最感动的,是那一句无需说出口的值得。最无奈的,是只有在监狱她们才第一次收获来自他人的善意。

52分钟前
  • 雪碧阿童木🍊
  • 推荐

本次柏林电影节看到,表演和情感帶入最細膩入微的一部,開篇過於美好昭示著悲劇的開始,這對美好而困苦的人,確實也十分傳奇了。

57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群鸟,马,章鱼,海草,山林,蜗牛,你。

60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黑白复古调,画面每一帧都很唯美。她们从相爱相知,婚后遭人指点,背井离乡,身陷牢狱,再到恢复自由身,每一份真爱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她们的婚姻从未宣判无效。

1小时前
  • Deepsea Baby
  • 力荐

在我心中lgbt榜单可进前五。这位导演拍的片子我都非常喜欢,她的情感细致到可怕,不论何种情感,她都能抓住最细微的变化,而这种不易察觉的暗流涌动就是我最喜欢的。

1小时前
  • peipakoa
  • 力荐

这样的爱情,羡慕不起,没几个人做得到为此奋斗终生

1小时前
  • 推荐

床戏也是开了眼了章鱼海带牛奶

1小时前
  • Dita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